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湖北省果树、茶树、桑树种子苗木和蚕种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03:19:48  浏览:99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果树、茶树、桑树种子苗木和蚕种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果树、茶树、桑树种子苗木和蚕种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果树、茶树、桑树种子苗木和蚕种管理办法》已经1997年9月3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果树、茶树、桑树种子苗木和蚕种管理,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实现种子苗木良种化、标准化和良种区域化,促进果、茶、桑蚕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维护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果树、茶树、桑树种子苗木和蚕种是指用于果树(不包括干果)、茶树、桑树生产的苗木、砧木种子、接穗、插条及根、芽等繁殖材料和用于种茧育与丝茧育的材料(以下简称果茶桑种子苗木及蚕种)。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和使用果茶桑种子苗木及蚕种的单位和个人,均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含县级市、省辖市的区,下同)以上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果茶桑种子苗木和蚕种管理工作。
各级林业、交通、工商行政、农垦、水利等部门,应结合本部门职责,协同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果茶桑种子苗木及蚕种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扶持果茶桑种子苗木及蚕种生产和管理事业,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资金安排、物资供应、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对在果茶桑种子苗木及蚕种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六条 凡从事果茶桑种子苗木及蚕种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必要的技术力量和生产条件,报经县以上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领取由省农业厅统一印制的《农作物(果茶桑)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蚕种生产许可证》,按照批准的种类、规模进行生产。所需的砧木
种子、接穗、插条、原种等繁殖材料由县以上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
蚕种场的新建、扩建或停办,必须报经省农业厅批准。
第七条 新建果树无病毒良种采穗圃、繁殖圃须报经省农业厅审查批准。引进的无病毒良种繁殖材料须报省农业厅登记备案。
第八条 选育、引进新品种(含砧木)的,在省内推广须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可,报省农业厅批准。未经审定通过的品种,一律不得推广。
第九条 果茶桑种子苗木出圃前,生产单位须报经县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格质量检验。蚕种检验由省农业厅蚕桑站负责。符合国家或省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发给《农作物(果茶桑)种子质量合格证》或《蚕种质量合格证》。
检验人员须经省农业厅统一组织培训,获得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检验员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十条 严禁从疫区调进果茶桑种子苗木和蚕种。省际间蚕种调剂须经省农业厅同意。
第十一条 从国外引进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必须报经省农业厅审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检疫和隔离试种试养。
向国外提供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的,须经省农业厅审查,并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核准。
第十二条 经营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对所经营的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能正确识别品种、鉴定规格质量和掌握贮藏保存装运技术的人员;
(二)具有与所经营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相适应的资金、营业场所和设施。
第十三条 经营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先向县以上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领取由省农业厅统一印制的《农作物(果茶桑)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蚕种经营许可证》,凭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第十四条 经营的果茶桑种子苗木或蚕种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质量标准,并附有《农作物(果茶桑)种子质量合格证》或《蚕种质量合格证》和《植物检疫证》。
第十五条 对违反《条例》规定的,依照《条例》第八章相应规定处理;对违反本办法关于蚕种行政管理规定的,由农业(特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或者罚款。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予以罚款处罚的,可处以其违法所得两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2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经营活动,造成他人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9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质[2006]28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北京市建委、市政管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交通委,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天津市建委、市容委,重庆市建委、市政管委、交通委,山东、江苏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今年以来,全国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均有下降,但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做好今冬明春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冬季建筑施工安全监管

   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严格禁止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擅自进行建筑施工活动。加大对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今年以来发生重大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要依法尽快结案。进一步抓好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实现全年高处坠落事故比例下降目标。强化培训教育,积极组织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学习刑法修正案,全面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监控事故高发地区、高发企业,督促各施工企业完善并认真落实现场冬季施工安全措施。

   二、确保城镇供水排水安全

   切实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督查工作,注重原水、制水和输配水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重点加强对原水环节的监控。要特别注重各类化工企业和各类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水污染对城市供水安全的影响,建立饮用水源水质预警机制,细化应急预案,完善应对措施。进一步落实全国城镇排水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有关要求,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城镇燃气安全监管

   要加大城镇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认真抓好燃气安全隐患整治,有效遏制燃气事故的发生。要完善城镇燃气系统事故快报制度,建立健全城镇燃气系统应急救援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各种燃气事故。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等十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的通知》,做好相关工作。

   四、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运营服务工作

   要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出租汽车,下同)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责任制、安全运营服务工作的监管。对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要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查,对不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要求的车辆,要强制其退出市场。要严格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和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运营的监管。无从业资格的,一律不得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车辆驾驶。

   要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督促企业针对冬春季运营的特点,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动员和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对车辆、设备,特别是安全防护系统的火灾报警、自动灭火、环控通风、应急照明、安全疏散等消防、安检、监控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健全和完善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车站、列车的安全巡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五、加强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房屋建筑、城市桥梁、隧道(地铁)、建筑幕墙(包括玻璃、石材幕墙)等工程的监管,查找隐患,落实整改措施。认真组织各类危旧房屋的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危险房屋,要督促房屋产权人及使用人依法采取处理使用、停止使用和整体拆除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北方地区要督促房屋的产权人、使用人和管理单位及时清扫大跨度轻型屋盖积雪,防止发生垮塌事故。

   六、做好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的安全管理工作

   紧密结合《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宣贯工作,加强对冬季风景名胜区的安全监管,重点做好景区防火工作,及时组织人力积极清扫冰雪路面,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加强对公园景点和园林施工的安全监管,加强公园景点巡查,重点做好游乐设施、冰面、路面的安全防范及公园防火工作。

   七、加强城乡综合防灾工作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积极开展各种防灾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要根据本地区的灾害特点制定防灾对策,排查整治次生灾害隐患,并完善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案,尽量减小灾害损失。

   八、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要针对冬季天气、环境特点,做好应急物资、人力的保障工作。健全节假日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进一步落实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系统安全事故快报工作的通知》(建质[2006]110号)和《关于通过统一网络平台上报建设系统安全事故的通知》(建办质[2006]43号),严格按照事故类别和时限,及时通过建设系统安全事故快报系统如实上报。要进一步完善冬季事故抢险和处置工作方案,确保事故及时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河北省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法(修正)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法(修正)
河北省人民政府


(1995年12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发布 根据1998年1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12号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肉食品市场管理,防止病害肉、注水肉进入市场,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屠宰生猪,必须遵守本办法。
在城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农场和林场等单位,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目前实行生猪定点屠宰确有困难的,可暂缓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单位和个人供自己食用的生猪屠宰,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或其设置的畜禽屠宰管理领导机构的领导下,由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会同畜牧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 对生猪定点屠宰的管理,要坚持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方针,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便于兽医卫生检疫的原则,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畜牧业发展。
第五条 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封闭的场院和清洁水源;
(二)有生猪待宰圈、病猪隔离圈和专用屠宰器具;
(三)屠宰间的地面、墙裙用无毒不渗水材料制成;
(四)有病害肉和屠宰废弃物、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具备前条规定条件的生猪屠宰场点申请定点,应当向市、县人民政府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递交申请书,由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定点条件,并征求同级畜牧等有关部门意见后,颁发定点屠宰证。
除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另有规定的外,未取得定点屠宰证的,不得屠宰生猪。
第七条 取得定点屠宰证的屠宰场点,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向畜牧、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兽医卫生合格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第八条 除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另有规定的外,所有需要屠宰的生猪必须送交定点屠宰场点屠宰,未经定点场点屠宰的生猪产品不得销售。
肉食加工厂、宾馆、饭店、旅店等单位必须使用定点屠宰的生猪产品。
第九条 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对生猪及其产品灌水、注水;
(二)不得加工病死、毒死和死亡后腐烂变质或者死因不明的生猪;
(三)生猪屠宰、加工的工艺流程符合国家和本省颁布的有关卫生管理的规定;
(四)不得将病、健生猪混合宰杀;
(五)生猪及其产品和屠宰用具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堆放。
第十条 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的检疫工作,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以及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北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屠宰用具,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一万元。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屠宰、销售、购进的生猪及其产品,并视情节轻重,按每头生猪一百元至一千元的标准处以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十三条 在生猪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畜牧、卫生、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五条 对拒绝、阻碍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屠宰的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省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贸易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1997年12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8年1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12号发布施行)


一、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肉食加工厂、宾馆、饭店、旅店等单位必须使用定点屠宰的生猪产品”。
二、第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屠宰用具,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一万元”。
三、第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贸易(商业)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屠宰、销售、购进的生猪及其产品,并视情节轻重,按每头生猪一百元至一千元的标准处以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1995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