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未被抗诉的被告人可否加重刑罚问题的电话答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0:03:34  浏览:97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未被抗诉的被告人可否加重刑罚问题的电话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未被抗诉的被告人可否加重刑罚问题的电话答复

1991年2月14日,最高法院研究室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0)粤法刑一文字第4号《关于对未被抗诉的被告人可否直接加重刑罚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的第二种意见,即: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提出抗诉的,不宜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对未被抗诉的被告人直接加重刑罚。

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未被抗诉的被告人可否直接加重刑罚问题的请示 〔1990〕粤法刑一文字第4号
最高人民法院:
我们在审理共同犯罪的抗诉案件时遇到这样的问题,即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是共同犯罪中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某个被告人,而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检察机关没有提出抗诉的某个被告人,原判处刑失轻。如被告人罪行十分严重,应当判处死刑,但一审判处了死缓,而这个被告人有的没有上诉,有的提出上诉。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时可否直接对一审判处死缓的被告人改判死刑的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即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和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二款,即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的限制的规定,对检察院未提出抗诉的一审判处死缓的被告人可以加重刑罚,即可以直接改判死刑。这个改判是符合法律理论的,高法编的刑诉法教材也明确说了这种情况是可以直接改判加重刑罚的。
第二种意见认为,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上诉人不得加重刑罚是个原则。抗诉不受限制,只是指检察院提出抗诉的被告人。对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其他被告人不宜直接加重刑罚。特别是对一审判处死缓的被告人,如果二审认为,确实需要判处死刑,也应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以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本院审委会多数人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当否,请予以复示。
1990年1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试行规定

财政部


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试行规定

1988年6月9日,财政部

第一条 为鼓励会计人员热爱和做好本职工作,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表彰他们献身会计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和外资经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满30年,属于会计专业职务评聘范围的现职会计人员,可按本规定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
长期在边远高寒地区工作的会计人员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的工作年限,各省、自治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放宽的规定,但在边远高寒地区从事财会工作的实际年限不得少于20年。
第三条 财会工作年限,系指参加革命工作或建国后从事财会专业工作时起至发证年度十二月底止的累计周年数。
第四条 会计人员从事财会工作因以下情况曾离开财会工作 岗位,除第1项者外,累计时间不超过10年可连续计算:
1.因冤假错案调离财会工作岗位的;
2.经批准脱产学习的;
3.“文革”期间,因下放劳动等离开财会工作岗位的;
4.组织分配从事审计、财政、税务、金融、计划、统计、物价等与会计相近专业工作的。
第五条 符合上述条件的会计人员,受过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但受处分后,工作表现好并在工作上做出一定成绩的,由所在单位报经有关机关批准,可以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
受过刑事处罚的,须报经省(区、市)财政厅(局)或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方可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
正在接受行政审查或刑事侦查的暂不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
第六条 《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由财政部统一印制,以财政部 名义颁发。
第七条 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填报《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申报表》(式样附后),经上级主管单位同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或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验发。
军队的会计人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验发。
第八条 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的工作要严肃认真,严禁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发现骗取的,应将《会计人员荣誉证书》收回。
第九条 《会计人员荣誉证书》1988年首次颁发,以后每两年颁发一次。
1988年年底前已办理离、退休的会计人员,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可以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离、退休会计人员离、退休时专业工龄不足30年,离、退休后为本规定第二条一款规定的各单位聘用继续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可连续计算其财会工作年限。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对本规定作必要的补充规定,报财政部备案。


提高学生法制意识的途径

  学生法制意识的提高需要学校、社会、学生本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学校方面:
1、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教育。
2、进行法制专题讲座,剖示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
3、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教育学生如何预防犯罪和怎样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6、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
7、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评比,参加社会实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有力配合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
8、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社会方面:
1、将法制教育同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相结合。
2、将法制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简单化、专制化,家庭对孩子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家长品行不端,都是促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3、将学校法制教育同社区青少年活动相结合。
3、通过法律常识的宣传教育和分析青少年犯罪案例,引导青少年弘扬正气,预防犯罪,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方面:
1、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法律常识的学习。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律讲座。
3、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有关法律的讨论。
4、学会用正确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5、多向同学和朋友宣传法律知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张晓红 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 邮编: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