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5 21:31:05  浏览:86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的通知

国食药监安[2012]3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2006年,国家局公布了在各省(区、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批发业务的企业(以下称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几年来,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国家局规定的布局严格审批区域性批发企业,并切实强化日常监管,麻精药品的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医疗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在国家局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区域性批发企业在麻精药品安全管理、履行供药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个别地区区域性批发企业数量多,经营过于分散。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近年来麻精药品需求总量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麻精药品经营和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医疗需求,国家局对区域性批发企业的布局进行了调整(见附件1)。请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本通知规定的布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区域性批发企业重新实施定点,对不符合布局规定和要求的予以调整。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区域性批发企业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调整期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和供应。通过调整,要在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经营集中度的基础上,在本省(区、市)行政区域内,鼓励逐步打破地区界限,促进适度竞争,改善供药环境,更好地为满足医疗需求服务。

  二、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布局规定,事先公告,明确受理截止时限,并根据申报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质量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和服务范围等指标综合评定,择优确定定点经营企业。具备5年以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经验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体申报条件和验收标准见附件2和附件3。
  对符合条件准予定点的企业,应当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办理定点经营手续。

  三、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不予定点:
  (一)企业及工作人员近2年有违反有关禁毒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
  (二)企业近5年曾因违反有关规定,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撤销区域性批发企业资格的;
  (三)现有区域性批发企业未保证供药责任区域内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供应的。

  四、取得定点经营资格的企业在保证供药责任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的同时,可以向本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医疗机构销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五、区域性批发企业调整工作应当于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现有区域性批发企业经调整后未取得定点经营资格的,不得再经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库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请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区域性批发企业名单报国家局备案并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布。


  附件:1.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
     2.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申报条件
     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验收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2年12月10日


附件1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

  以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近3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年均消费额(以医疗机构购进金额计)在1000万元(含)以上且常住人口在500万(含)以上的,可设立不超过3家区域性批发企业;年均消费额在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或年均消费额在1000万元以上但常住人口不足500万的,可设立不超过2家;其他设区的市如需设立的,应不超过1家,对交通便利、本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区域性批发企业能够安全配送并保证供应的,可不设立区域性批发企业。

  北京、天津和上海市可设立不超过3家区域性批发企业;重庆市不超过16家,其中市区不超过2家。

  对因配送半径长或交通不便等特殊原因,确实难以保障医疗机构用药需求的地区,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增设区域性批发企业。


附件2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申报条件

  一、企业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并连续经营药品3年以上。

  二、企业药品年销售总额、利税总额和资产负债率水平在所在设区的市位居前列。

  三、企业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日常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和经营信誉水平领先,有相应的资金开展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活动。

  四、企业药品销售医疗机构覆盖面和药品配送能力在所在设区的市位居前列。


附件3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验收标准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是麻精药品经营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设立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和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或岗位,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三、指定责任心强,业务熟悉,认真负责的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人员应当具备医药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特殊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四、建立岗位培训制度,对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个课时,并保存相应记录。

  五、具备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的条件,按照规定核注核销。

  六、制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配送、运输、邮寄、报残损、销毁制度及用户核查、丢失被盗案件报告、24小时值班巡查、监控情况记录等管理制度。

  七、制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流向跟踪核查制度,能够有效防止骗购、套购等行为发生。

  八、设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专库。专库应当符合麻精药品储存要求,安装有防火设施、监控设施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报警系统联网。制定专库管理制度。

  九、具备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配送至相应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条件,并符合国家有关运输的规定。

  十、建立安全评价机制,定期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和验证。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缫丝绢纺准产证制度实施办法

国家经贸委 等


缫丝绢纺准产证制度实施办法

1998年8月3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保证缫丝、绢纺准产证制度有效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茧丝绸协调小组、中国纺织总会关于调整缫丝绢纺加工能力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7〕16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准产证的颁发
(一)国家对缫丝、绢纺企业实行准产证制度。凡从事缫丝、绢纺生产的企业,必须取得全国缫丝、绢纺企业生产准产证(以下简称准产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才具有生产经营资格。
(二)准产证制作、颁发、复审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组织协调,国家纺织工业局具体负责实施,其他单位不得制作、颁发。
(三)准产证有效期为两年。每两年对缫丝、绢纺企业组织复审一次,对不符合规定的准产证基本条件的缫丝、绢纺企业,收回准产证,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对符合规定的准产证基本条件的缫丝、绢纺企业换发新准产证。被取消生产经营资格的缫丝、绢纺企业,在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后30日内,应当到原登记发照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四)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对未获得准产证的缫丝、绢纺企业,原登记发照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取消其相关的生产经营资格,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特殊情况须报经国家纺织工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可暂缓一年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
(五)对无营业执照或不具备相关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二、缫丝、绢纺企业准产的基本条件
(一)生产规模应达到立缫机2400绪以上(自动缫1∶2折算),绢纺锭5200锭以上。
(二)厂丝平均品位2A50及以上(为公正检验机构两年批次检验的平均结果)。
(三)生产用水达到综合排放标准(GB8979-88)要求。
(四)企业的原物料消耗以及其他考核指标,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丝绸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三、准产证的执行
(一)对无准产证企业,省级丝绸公司不得颁发《蚕茧收购委托书》。
(二)蚕茧收购单位经营的蚕茧原料不得调拨、销售给无准产证的缫丝企业。对违反规定的蚕茧收购单位,省级丝绸公司要取消其《蚕茧收购委托书》。
(三)缫丝企业和经营绢纺原料的单位、个人不得将绢纺原料销售给无准产证的绢纺企业。
(四)无准产证企业生产的厂丝、绢丝不准在市场流通,丝绸企业和外贸单位不得收购。
(五)丝绸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的质量管理。缫丝、绢纺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其产品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鼓励企业实行产品质量和体系质量认证。
(六)市场流通的厂丝、绢丝产品,必须在产品合格证上注明企业的准产证编号和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检验的产品质量等级。
(七)质检机构不得接受无准产证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的申请。对违反规定的质检机构,由主管部门取消其该类产品检验资格。
(八)对无准产证的缫丝、绢纺企业,各级商业银行不予贷款。
(九)对缫丝、绢纺企业压缩、淘汰的旧缫丝机、绢纺锭就地报废处理,严禁将其擅自转卖用于新建、扩建或异地转移搞联营企业。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取消其准产证。
四、其他
(一)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调整缫丝、绢纺加工能力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茧丝绸协调(领导、改革)小组、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丝绸行业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银行等单位要相互配合,加强管理,推动缫丝、绢纺准产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本办法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关于印发《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盘政发(2004]3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实施。


盘锦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盘锦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我市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辽宁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称农村低保),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对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困难居民予以适当救助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第三条 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坚持最低生活保障与应急救济、医疗救助、住房援助、就学援助、社会互助相结合,与本地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相适应,公开、公正、公平,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低保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低保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保障资金的落实和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农业、统计、物价、审计、监察、公安、工商、税务、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农村低保的有关工作。

县区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及辖有农业户口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以下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农村低保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村民委员会和社区配合管理审批机关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的一对一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保障对象的确定

第五条 凡我市行政区域内,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第六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和扶(抚)养关系、户口在一起并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具体有:夫妻;父母与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包括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双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其他经县及其以上民政部门认定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

第七条 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其配偶及子女为外市农业户口,在现居住地定居一年以上的农村困难居民,可申请享受我市当地农村低保待遇;在农村定居的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混合家庭,按规定计算家庭收入后,可分别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待遇。

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况的家庭和人员,原则上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一)虽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但家中有一定的款物积蓄,能够自行维持基本生活的。

(二)有正常劳动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8周岁至60周岁,女18周岁至55周岁),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三)3年内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家中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的(具体价值限额由县区确定);家中有机动车辆的;家庭成员持有手机的;有高值收藏或投资有价证券行为的;有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月平均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入收费学校就读的。

(四)有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违法结婚、违法收养的;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五)户口在本市,人在外市居住半年以上的。

(六)经县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第九条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人员的劳动能力分为终身丧失劳动能力、终身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阶段性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具备完全劳动能力5个等级。农村低保对象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工作和有争议鉴定结果的裁定,由县区民政部门牵头,会同卫生、劳动、人事和监察、残联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负责,具体鉴定工作由县区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根据需要,指定专门的医院承担。其他部门和医院的劳动能力状况鉴定结果须经县区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力可作为申请农村低保待遇的依据。对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和阶段性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对象每年要复查一次。

第十条 我市农村低保标准为:盘山县、大洼县每人每月100元,双台子区、兴隆台区每人每月109元。保障标准根据经济发层水平和物价波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 农村低保待遇分别按下列规定享受: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扶(抚)养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抚)养能力的,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

(二)有一定收入的,按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差额享受;

(三)保障对象中的优抚对象、残疾入、高龄老人(69岁以上),本人在正常享受的农村低保待遇基础上上浮20%。

第三章 家庭收入的核实与计算

第十二条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按统计部门有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口径计算),具体包括农林牧渔、建筑、运输、加工、服务业等经营收入;劳务收入;退休金、各种保险金、补偿金;特许权使用收入、租赁收入、馈赠和继承收入;赡养费和扶(抚)养费等。

家庭年人均收入,以对象提出保障待遇申请之目前12个月的家庭收入为基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家庭年人均收入一家庭前12个月收入总和÷家庭人口数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的荣誉奖金和津贴、优待抚恤金,义务兵的津贴和退伍费、工伤人员的护理费和补助费,各级政府给予的临时救济金和社会各界捐赠的年累计不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款物,不计入保障对象家庭收入。

第十四条 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在校学生除外),拒不参加劳动的,按上年度当地人均收入计算其收入;在外务工或户口在外地的家庭成员,如不能出具相关的收入证明按上年度当地行业平均工资标准或上年度当地人均收入计算其收入。

第十五条 赡养费和扶(抚)养费,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照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费,按照被赡养人子女家庭年人均收入减去当地农村低保标准J剩余部分的50%,除以被赡养人数计算;扶(抚)养费按照给付:收入的25%计算,有多个被扶(抚)养人的,其给付额最高不超j其收入的50%。实际支付赡养费、扶(抚)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数额计算。

第十六条 因土地被征用而获得一次性补偿金的农村居民原则上3年内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第四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 核实家庭收入的方法:

(一)入户调查。直接深入到申请对象家庭进行调查,核实妻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二)邻里走访。通过走访村民,了解申请对象及其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

(三)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有关人员,通过发信索取有乡证明材料。

(四)跟踪消费。由乡镇、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对申请对象身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其实际消费水平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则不予保障。

(五)村民代表评议。对有隐形收入又无法核实的特殊家庭,可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办法,决定是否予以保障。

第十八条 农村低保待遇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户主通过村民委员会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包括户籍证、身份证、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口不在一地的,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向户主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村民委员会配合,对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调查核实情况至少在村公示3天,无异议的,填写《农村低保申请表》,连同其他证明材料一起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

(三)县区民政部门在认真审查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批准;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对民政部门的批准结果再次在村进行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代发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农村低保金领取证》;有异议的,由管理审批机关进行核实,发现问题的要予以纠正。

管理审批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其中含10天公示时间),保障对象从管理审批机关批准之日当月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第十九条 保障对象在领取保障金同时,要向管理审批机关报告家庭收入变化情况,提出续保申请。连续2次不按规定报告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不提出续保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保障待遇。

第二十条.管理审批机关要分级建立保障对象档案,对保障对象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扶(抚)养人的保障对象,每年要核查一次;对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每半年核查一次;对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每季核查一次。管理审批机关要根据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及时办理停发、减发、增发保障金手续。

第二十一条 保障对象在执行同一农村低保标准的本县区行政区域内迁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保障待遇迁移手续,不再履行申请审批手续;跨县区迁移的,持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到迁入地重新履行申请手续,管理审批机关应简化审批程序。

第五章 保障资金的筹集、发放及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农村低保所需资金由市、县(区)财政筹集解决。保障金由市、县(区)按支出额度5:5的比例承担。

第二十三条 农村低保资金必须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挤占、挪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农村困难户救济金纳入农村低保资金专户管理使用。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年度农村低保资金需求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预算;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和实际需求按季拨付保障金,由县区民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按季发放,保障对象凭保障金领取证和居民身份证领取保障金,无行动能力的保障对象的保障金可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采取协议委托、上门服务等办法发放。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做好保障金发放的备案工作。年终,民政部门应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年度保障金发放情况。

第二十五条 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税务、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从事个体经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和政策扶持。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强化农村低保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实行网络化管理。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农村低保工作量为同级民政部门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第二十七条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公开农村低保政策、办事程序、保障对象和保障金发放情况,并设立举报箱和投诉电话,受理农村居民的举报、投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二十八条 民政、财政、审计、监察、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应对农村低保金发放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从事农村低保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故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对象不予及时审批的;

(二)不坚持原则,故意为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办理农村低保待遇的;

(三)无故不按时发放保障金的;

(四)贪污、挪用保障金的。

第三十条 对采取隐瞒、欺骗手段骗取保障金的,由民政、公安部门负责追回冒领的保障金(实物);对干扰管理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及侵犯农村低保工作人员人身权利,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为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对象出假证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