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认建认养城市绿地和树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20:26:13  浏览:97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认建认养城市绿地和树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认建认养城市绿地和树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内府办发〔2009〕15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内江市认建认养城市绿地和树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内江市认建认养城市绿地和树木管理
暂 行 办 法

第一条 为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更好地依靠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巩固发展绿化成果,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其它相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内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绿地和树木认建认养。
第三条 内江市规划和建设局(以下简称市规建局)负责城市绿地和树木认建认养的管理工作。内江市园林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园林局)具体负责城市绿地和树木认建认养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第四条 城市绿地和树木认建认养是指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一定程序,自愿负责一定面积或数量的城市绿地和树木的建设、养护或捐赠树木的公益性行为。
第五条 认建认养适用于内江市城区规划范围内现有和在建以及规划中的绿地和树木(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等绿地)。
第六条 鼓励学校和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城市绿地和树木的认建认养活动,可以学校、班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名义,也可以学生个人名义参加活动。
第七条 认建形式分两种:一种是按规范自行实施建设;另一种由认建方出资委托有管辖权的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建设。
认养形式分两种:一种是按相关规范自行实施或树木养护管理;另一种由认养方出资委托有管辖权的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养护管理。
第八条 绿地认养的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原则上整块绿地不分割认养。认养城市绿化树木的单位和个人可对城市绿化树木进行单株认养,绿地认建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第九条 绿地和树木认养的期限不少于2年。
第十条 认建认养实行协议管理。由自愿要求认建认养绿地或树木的单位或个人向对该认建认养绿地或树木有管辖权的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和有管辖权的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签订认建认养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绿地或树木名称、地址、数量、合同当事人名称、权利义务、期限等主要内容。
第十一条 认建绿地的建设费按工程预算确定;认养绿地的养护费参照有关定额计算;认养城市树木的养护费应不低于重置该树木的费用。建设费和养护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第十二条 认建城市绿地和树木的单位和个人应按园林部门提供的绿地规划方案进行规范化建设,并接受园林部门指导。认建中对规划方案不得擅自更改,确需变更的须报相关部门批准。认养城市绿地和树木的养护标准执行国家相关规定,负责绿地或树木的保洁、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养护管理工作,在养护管理中接受园林部门指导。认养古树名木的应按照《内江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市园林局对认建认养绿地和树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捐赠树木用于城市公共绿化的公民统一颁发认建认养绿地、树木、捐赠树木证书和挂牌;认建认养绿地在300 平方米以上的或认养古树名木的可以在绿地内竖立标志牌;认建绿地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可以享有绿地的冠名权,并且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情况下可进行企业宣传。
第十四条 如因国家政策或城市规划需要终止认建认养绿地的,可调整为异地实施同规模绿地的认建认养,对认建认养单位或个人造成的损失不做补偿。
认建认养单位或个人如因人力、财力或其它原因需解除认建认养协议的,应提前30日按属地原则向有管辖权的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解除协议申请。对无故不履行协议的,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可提前30日告知当事人终止协议,并另行安排认建认养单位或个人。
第十五条 认建认养绿地或树木产权关系不变。认建认养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其认养的绿地内擅自增加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变绿地性质和功能,不得二次转建转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2010-6-2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

2010年6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免去李学举的民政部部长职务;

任命李立国为民政部部长。


印发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粤府办[2000]49号
━━━━━━━━━━━━━━━━━━━
  印发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
批准,现予印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年四月十八日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
方案〉的通知》(粤发[2000]2号),组建信息产业厅。信息产业厅是主
管软件与系统集成业(不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部分)、信息传输网络行业管理,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将政府办公厅协调、指导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规划、建设工作职能划
入信息产业厅。
  (二)将原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划入信息产业厅。
  (三)将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划入信息产业厅。
  (四)将原广播电影电视厅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含有线电视网)统筹规划与
行业管理的职能划入信息产业厅。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信息产业厅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和监督执行地方性
法规、规章和政策;研究拟订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资源业发展战略、中长期
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国家信息网络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和协调省内各部门信息传输网
络建设;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保障全省通信与信息安全。
  (三)负责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分配管理;负责在本省的无线电台(站)设置
审批、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协调无线电干扰事宜,
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四)根据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植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
资源业的发展;指导和推进有关行业结构调整。
  (五)推进有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科研开发工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
关和引进技术,指导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推广应用。
  (六)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助业主推进
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指导、协调与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信息化普及
教育。
  (七)组织信息化工作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
  (八)承办省人民政府和信息产业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信息产业厅设6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人事)室
  处理厅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各处室的工作关系;负责文秘、会议、信息、新
闻发布、对外宣传、公共关系、档案、机要、保密、保卫、信访、机关财务、资
产管理等工作;指导行业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工作。
  按权限管理人事工作;负责行业的专业人才预测、规划、培训;协同有关部
门做好智力引进、人才交流和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负责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机
构编制、劳动工资和教育工作。
  (二)综合规划处
  拟订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资源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
组织实施;协调基础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广播电视网和各种专用通信网的建
设,促进公用网与专用网、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保障
通信与信息安全;对信息网络建设市场实行宏观管理;管理因特网;协调、指导
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规划、建设工作;负责有关行业统计工作;指导行业体制改
革;组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信息化推进处
  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和协助业主推进国家
重点信息化工程;负责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资源业的管理;指导、协调和组
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指导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信
息化普及教育。
  (四)无线电与通信管理处(挂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牌子)
  负责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分配管理;负责无线电台(站)设置审查、无线电监
测和监督检查;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协调无线电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
秩序;协调传输网络、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的运行;监督通信技术体制与标准的
实施,促进通信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科技与政策法规处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拟订本省有关技术政策、
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跟踪研究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有关行业的科技进
步和科研开发工作;组织和协调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拟订
地方性行业管理法规、规章并监督执行;调查研究有关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
提出政策建议。
  (六)监察室(与纪检组、机关党委办公室合署)
  负责厅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监察、纪检、党群和审计工作。

  四、人员编制

  信息产业厅机关行政编制36名。其中厅长1名,副厅长2名(不含纪检组
长),正副处长(主任)14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后勤服务人员按机
关行政编制10%核定事业编制4名。
  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